形态描述
头部卵圆,侧扁,开闭缘和峰缘拱,与柄相接处很细。楯板分两叶,上顶端稍分离,年幼个体看到初生壳板两叶基部不完全分开;开闭叶窄,镰形,峰叶宽阔,基缘稍凹,板内面基部有一半圆形的壳顶齿。背板三角形。峰板呈弓形,上端钝圆,在背板基峰角之下;底部形成小的三角形盘,背脊不明显。
柄部柱状,黄色,通常短于头部,上末部较粗,下基部略细,表面有很多角质颗粒散布;有明显的角质脊环,通常不多于10条,脊环上各有一列较大的角质鳞,但在幼小标本不清楚。
上唇脊缘有一排较大的尖齿,约22~26个;大颚4齿,常有附加小齿,下角尖。小颚切缘有大缺刻,其上有3个粗大刺,缺刻之内有3~4个细小刺,其下突出,有8~10个较粗壮刺,中间一个最粗。第1蔓足内肢为外肢长的2/3。第3~6对蔓足原肢的分节较短,中部各节前缘无刺对,但各节的前后缘末角有一丛刺,后末角刺较粗壮。尾附肢单节,短于第6蔓足原肢,背侧和末端有成丛刚毛。
交接器短于或等于第6蔓足的长度。
柄部柱状,黄色,通常短于头部,上末部较粗,下基部略细,表面有很多角质颗粒散布;有明显的角质脊环,通常不多于10条,脊环上各有一列较大的角质鳞,但在幼小标本不清楚。
上唇脊缘有一排较大的尖齿,约22~26个;大颚4齿,常有附加小齿,下角尖。小颚切缘有大缺刻,其上有3个粗大刺,缺刻之内有3~4个细小刺,其下突出,有8~10个较粗壮刺,中间一个最粗。第1蔓足内肢为外肢长的2/3。第3~6对蔓足原肢的分节较短,中部各节前缘无刺对,但各节的前后缘末角有一丛刺,后末角刺较粗壮。尾附肢单节,短于第6蔓足原肢,背侧和末端有成丛刚毛。
交接器短于或等于第6蔓足的长度。
国外分布
日本,菲律宾,爪哇,夏威夷,斐济,安达曼,马达加斯加,马尔代夫等。